作业帮 > 证券金融论文 > 教育资讯

证券金融论文:对企业债券发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2:37:53 证券金融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对企业债券发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1]
证券金融论文:对企业债券发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1]证券金融论文
【找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出现多样化,债券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已显示出勃勃生机,通过发债的社会融资已成为众多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县自1989年平阳县内燃机配件厂首次发行企业债券以来,到1994年底,全县共发行企业债券6055万元,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发展我县债券市场,最近,笔者对全县的发债企业进行一次调查分析。

特点

1、发债对象以乡镇企业为主。

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发债企业绝大多数属工业企业,其中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其次是国营企业,再次是二轻集体。

2、发债期限短期化,发债金额逐年增长

从1989年至1993年,我县企业所发债券期限均为一年期。但从1994年开始,发债期限则缩短为9个月或六个月,名称也随之改为短期融资券。发债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1994年累计发行3125万元,比1993年增长了62%,是1992年的6倍多。

3、发债筹资用途单一化。从调查情况来看,资金用途较为单一。所有发债企业筹资均是用语弥补流动资金缺口。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或技改项目投资属于长期债券,除要县计委立项外,审查条件相对较严,故一般企业均已流动资金不足为理由提出申请。

作用

尽管我县债券市场规模并不,但作用较为显著:

1、为企业开辟了新的筹资渠道,减轻了银行信贷负担。以往,企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往往使企业金融资产单一化,获取资金不够灵活,而银行由于顾及面广,难免顾此失彼。债券这种形式出现后,为企业筹资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减轻了银行压力。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机动灵活地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银行也可以解脱去相当一部分资金以供自己灵活运用,为银行的企业化经营奠定基础,如温州活塞厂,是我县最大一家国营企业,是工行的贷款大户,通过连续几次发债,大大减轻了开户行的压力。

2、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增进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对银行贷款,企业普遍感到无偿还压力。由于银行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企业可根据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获得低息贷款,有的贷款到期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还可以延期还贷这当然不会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而通过发债筹资则是向社会公众负债,企业能否得到资金,完全取决于投资者,企业只能以自己较优越的资信程度、生产实力、经营效果和发展前景来吸引投资者,特别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是否准时,都是影响购买者的重要因素,这必然使企业产生内在压力,刺激企业的经营能力,使之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得更好的效益。否则企业如到期不能兑付,则会失去企业信誉,并给下次发债造成被动。从调查情况来看:除个别企业延期外,发债单位基本按期兑付。

3、为我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提供了资金条件。

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持我县专业市场的发展,增强了塑料行业的竞争实力。如肖江塑料编织市场,1994年度共有9家编织厂发债,累计发行金额54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当年累计上缴税金540万元。二是浙江虎毫实业有限公司,原为一家小型服装厂,原年产值600万元,1992年开始发债,累计发行675万元,到1994年,企业规模扩展为原来的3倍,产值增长5倍,利税增长3倍。三是帮助国营企业走出经营低谷。如平机厂和平纸厂均是老国营企业,底子薄、负担重、经营状况差,通过几次发债后,现在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虽然企业债券的发行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在债券市场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意识不强。全县通过债券筹资的企业只有32家,不到全县企业的1%,这对提倡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是很不适应的。这主要是由于广大企业经营者对债券融资很不了解,认为债券就是贷款者有之;提出直接向银行买债券者有之;更有人认为,发债会给企业带来不吉利,容易给人造成企业经营效益差等影响,从而给发债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主要体现有:一是被动发债。有些企业资金长期不足,银行贷款已借足,不得已才求助于市场筹资。二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愿发债。三是从众心理。有些企业认为别的企业发债,自己也不甘落后,跟着发债,出现一面发债,一面存入银行想象。

2、审批手续繁琐,期限过长。

现在企业申请发债手续是这样的,企业向县人行提出申请要求,县人行对其进行初步审查,通过一看,二听,三问,四查,形成初步意见再上报市人行最后定夺,再由企业自找代理机构,寻找担保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最后经审批发行,一般要花费一个半月左右,有时甚至长达四个月,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从而延误了企业筹资时机。如有些企业生产产品由于季节性较强,往往会失去用款效率,结果导致一些企业不愿进行发债。这样,既有违企业发债初衷,也不利于企业直接融资的推广和证券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