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千古风流人物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20:32:39
历史上的千古风流人物的简介

历史上的千古风流人物的简介
历史上的千古风流人物的简介

历史上的千古风流人物的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历经10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他还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并统一了全国的法规刑律.他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修筑驰道,还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一系列大刀阔斧、前无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嬴政在执政时,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又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此外,他还兴师动众,五次远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书坑儒.这些作为大幅度摧残并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严重社会危机.秦始皇去世才1年,陈胜、吴广就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王朝仅存在15个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飞烟灭.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
屈原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岳飞
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将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转投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中军统领,随都统制王彦北渡黄河,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建炎三年 (1129),随军南撤建康(今南京),隶属江淮宣抚使杜充,任右军统制.随都统制陈淬在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阻遏金将完颜宗弼军渡江,因诸军皆溃,孤军难敌,力战后退屯蒋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饬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军,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等地,多次获胜.次年春,率军于常州(今属江苏)截击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先后于清水亭、牛头山(均在今江苏江宁西南)、靖安镇(今南京西南)击败金军,收复建康,升通、泰镇抚使,驻屯泰州(今属江苏).继奉命进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邮)等地与金军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弃泰州退守江南. 绍兴元年(1131),隶属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部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迁神武右军副统制.二年,击破盗匪曹成军,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镇压吉、虔(今吉安、赣州)二州农民起义军.伪齐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邓州(今属河南) 后,他建策收复襄阳等六郡,进图中原,被宋廷采纳.四年,任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率军自江州溯江西进,克复汉水重镇郢州(今湖北钟祥),遂分兵北进,连克随州(今属湖北)、襄阳、邓州,大败金与伪齐军,并趁势收复唐州、信阳军(今河南唐河、信阳市),从而控制长江中游广大地区,打开与川、陕通路,以功授清远军节度使.此后,营田积粮,训练军伍,积极为收复中原作准备.同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合肥),击败金与伪齐军.五年,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奉命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一反宋军秋季防御常法,举兵奇袭伪齐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嵩县),一举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击败金与伪齐军反击,兵临蔡州. 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力陈乘伪齐主刘豫被废,金军无备,增兵北伐,图取中原之策.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和议,重申收复两河壮志,均遭高宗与权相秦桧拒绝.
十年,率军迎战大举南进之完颜宗弼军,按照以襄阳为基地、连结河朔、收复中原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以部分兵力迂回侧击东京一带金军;自率主力从正面反击,直趋中原.在民众配合下,仅月余,相继收复西京(今洛阳)及陈(今淮阳)、蔡间诸要地,形成东西并进,威逼东京金军之势.旋于郾城之战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气旺盛、训练有素等有利条件,大败金军精骑.继在颍昌之战中,再次击败完颜宗弼军的反击.正当岳飞行将挥师渡河时,高宗、秦桧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班师,致使其恢复中原计划功败垂成. 十一年,率军进援淮西.后被召回临安(今杭州),罢宣抚使,改授枢密副使,解除兵权,为秦桧及其党羽诬陷入狱.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 “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岳飞精韬略,善运筹,博采众谋,团结民众.行师用兵善谋机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严于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爱护士卒.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宋史·岳飞传》)著称.常能以少胜众.金军叹称:“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