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是否有囊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30:26
流感病毒是否有囊膜

流感病毒是否有囊膜
流感病毒是否有囊膜

流感病毒是否有囊膜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是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已引起数次世界性大流行,仅1918~1919年的世界大流行,死亡人数就达2000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
流感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态,有的呈丝状、有的呈杆状,但一般为球形,病毒的直径为80~120nm,内有一直径约为70nm 的电子致密核心,其实就是病毒的核衣壳.丝状体长短不一,长度有时可达4000nm,直径与球形病毒相同.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包括内部的核心(即核衣壳)和外面的包膜(即病毒囊膜)两部分.
1.核心(核衣壳) 流感病毒核心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电子致密的核心,由核蛋白卷曲旋包绕螺旋形RNA组成,其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分子量为5.9-6.3×106道尔顿,分节段.甲、乙型流感病毒为8个节段,丙型为7个节段,每一个节段就是一个基因,决定流感病毒的遗传特性,其基因组分节段的特点使本病毒具有高频率基因重配,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病毒RNA外包绕的蛋白质中,三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P1、P2、P3均为RNA多聚酶,与RNA的转录有关,其他均为核蛋白.核蛋白的抗原稳定,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型特异性.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把感染人的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病毒囊膜 流感病毒囊膜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蛋白、类脂和糖蛋白三层.内膜蛋白(M蛋白)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膜六结构,介于核蛋白与脂质双层膜之间,与组成脂质双层膜的类脂紧密结合,在维持病毒形状与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类脂层是脂质双层结构,它来自宿主细胞膜或核膜,其中镶嵌的两种糖蛋白向外突出脂质双层形成刺突,构成了流感病毒囊膜的第三层一糖蛋白层.糖蛋白层由两种糖蛋白刺突组成,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一种是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
神经氨酸酶是由4条相同的糖基化多肽所组成的蘑菇状四聚体,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抗神经氨酸酶抗体能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但没有中和作用);神经氨酸酶的抗原结构较易发生变异,它是流感病毒亚型的划分依据之一.
血凝素:是由3条糖基化多肽分子以非共价形式聚合而成的三聚体,其C末端有一疏水区插入病毒囊膜的双层脂质膜中,是HA与病毒囊膜的结合部位.N末端有一疏水区,具有膜融合活性,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是必须的.HA能与多种动物(如鸡、豚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血凝.若在病毒与细胞混合前先加抗血凝素抗体,使该抗体首先与病毒血凝素结合,当再加入红细胞时,由于病毒血凝集上结合的抗体的阻断作用,血凝素就不能再与红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红细胞就不出现凝集,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血凝抑制.血凝和血凝抑制,是病毒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指标.
血凝集是流感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其抗原性最易发生变异.它是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另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