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哪位高手根据儒家经典帮我解释解释仁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22:44
请哪位高手根据儒家经典帮我解释解释仁爱

请哪位高手根据儒家经典帮我解释解释仁爱
请哪位高手根据儒家经典帮我解释解释仁爱

请哪位高手根据儒家经典帮我解释解释仁爱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论语》中曾这样记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在这里我看到孔子师徒强调要以行"仁"为已任,至于"死而后已";可见"仁"在他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那么何谓"仁"?笔者以为其意蕴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理解.
1.仁者"爱人"
翻读《论语》,可以发现对"仁"的经典解释莫过于"爱人"二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爱人"二字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关于"爱人",有人说孔子的"爱"只是"爱奴隶主贵族",也有人说"爱"是一种"不分亲疏远近的爱",更有人说,"爱人"的对象只是那些遵循周礼的人,对于无视周礼、违背周礼的人,是"恶"而不是"爱";因为孔子说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但通读《论语》之后,如果仔细对其辩证思考,我们发现孔子讲的"爱人"不是指特定的群体,而是指爱一切人;同时他的爱是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这表现为"爱人"的"起点"是爱亲,即孝悌之情--对父母兄弟的爱;而"爱人"的终点则是爱众,即天下之"民".这样孔子就通过"爱人"将家国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对后世儒家仁政学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如孟子强调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实行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2."克己复礼为仁"
"仁"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但人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若放而任之而不以礼为之约束规范则可能陷入邪恶,故孔子以礼释仁,把符合礼之规范的情感视作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300)(《论语•颜渊》).那么对作为内在要求的"克己复礼",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克己复礼"重在"克己"."克己"即要学会自己约束、自我控制.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301)(《论语.颜渊》)这就是讲每个人要有"为仁"的态度和愿望,何以成仁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非"由人",不是他人的推动和要求,而是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可见孔子在这里明确地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同时它也暗示虽然仁德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很难实现,但并非遥不可及,通过个人自觉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其次,"克己复礼"之"礼",贵在中和.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矣."[1](149)(《论语.学而》);《中庸》也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1](62)(《中庸》第一章)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而是要以礼节制之.同时,人的情感无论喜怒哀乐都要适中而不过分,这才符合礼,"《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177)(《论语.八佾》)
最后,"克己复礼"还须以仁充实礼.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局面,孔子感慨万端,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他认为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又何谈建起呢?因此,任何礼乐都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要建立起真正的礼乐文明还必须以"仁"作为作为内在的情感基础,以仁充实礼,从而实现仁德.

详见高二 历史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