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52:09
有关读书的美文

有关读书的美文
有关读书的美文

有关读书的美文
读出声儿来
钱 钢
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做“读书”.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我赞成读书读出声儿来.
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转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主任卜庆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家墙上那张她当年在舞台上报幕的照片.像导演训练演员一样,她严格地(甚至是过分严厉地)要求我们读书、背书.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她教我们朗读《狗又咬起来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脚步吧》等课文的情形——课文是记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记忆中的是那动人的语调.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音调”.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
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名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
我曾多次阅读《铁木前传》,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结尾.正是在那种“读”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
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
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等.
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莱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
其实又何止“文学”如此?好的演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
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
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小受到严格的朗读训练.长大成人后,提笔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
当然,有些“音调”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