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关于动物“狼”的一些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22:01
我想知道关于动物“狼”的一些知识

我想知道关于动物“狼”的一些知识
我想知道关于动物“狼”的一些知识

我想知道关于动物“狼”的一些知识
有关狼的资料和图片
狼群
狼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过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对的,感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这是动物里很少看到的.
大集团只在冬天组成;夏天多单独生活,或过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冬天时,由於小型动物躲起来冬眠,因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然而,猎杀大型动物时又非成群结队通力合作不可,so狼在冬天要组成较大的群体.
夏天因为要养育幼仔,自然由雌雄成对过著小家族生活,栖息在浓密的森林及深山中,很难被人们发现.
因此,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会组成大集团;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会组成大集团.一个狼群通常有4~8只,但也曾发现多达36只的大集团.
狩猎
狼群狩猎时会全体出动协力合作.在找寻猎物时多排成一纵队,以每小时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进.
狼追赶猎物时,可一追数十公里,将猎物驱赶到很不好走的地方去;它们可以一直跟著猎物,直到猎物筋疲力尽时,才加以击杀.因此,狼是很有智慧、强健、勇敢的一种动物.
狩猎场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猎的领域,并有狩猎专用的通道,这些通道有时长达100公里.
在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种猎物出没.狼群常在这些狩猎通道上巡逻,并在各处涂上由身体所分泌的臭液或粪便,作为自己领域的标记.这些狩猎场常会一代继承一代.
巢穴
狼以树洞、岩洞、草丛作为藏身和栖息的处所.在春天繁殖期,狼会再狩猎场附近筑造一些巢穴.筑巢多由雌狼负责,而由雄狼从旁协助.
狼如果在洞内筑巢,会先在内部铺些树枝,然后在铺上树叶和由母狼身上掉落的毛.
幼仔
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产.怀孕期为63天,一次可产3~6仔,最多纪录是14仔.
刚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张开.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软毛,约4~8周即可断奶,然后由双亲为给半消化后再吐出来的肉.
2个多月大时,已经能跑出巢穴,3个月大时就能跟著狼群到处乱跑.此后,即开始学习狩猎的方法.
幼狼一岁大时,体型已长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岁时便已成年.狼的寿命和狗差不多,约12~16年,但由人工饲养的狼可活到20年.
社会组织
在狼群里有复杂的社会组织,经过争斗后,以最强壮的一只雄狼当领袖,再和一只母狼形成一对领导者,负责巡逻领域边界,解决成员争端,并控制队伍的迁移.
社会秩序的最低层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队伍的边缘,吃狼群的剩余食物维生.
狼群的社会系统由很复杂的信号语言建立并维持.这种信号语言包括尾、耳、口及身体的许多动作即发声,显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绪.例如,强者会翘起尾巴来瞪视弱者,而弱者则伏下耳朵,示出喉咙来.
http://www.txkd.com/printpage.asp?BoardID=54&ID=47041
狼的秘密
闻狼色变.狼真的可怕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瑞典一们生物学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与狼为伍,在意大利对近百只狼进行了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并逐步懂得了狼的语言,揭开了狼群社会的秘密.
狼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狼惯于嗅探,确定邻居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该如何相处.狼的嗅觉极其灵敏,不易受骗.它喜欢集体行动.一旦发现可猎取的动物,它们便成群出击.在大风呼啸的雪原上,三、五十只饿狼呼啸而过,那是任何动物都难以匹敌的.有人曾亲眼看到几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叫,最后群狼一拥而上,把它扯成碎片.在分食猎物时,狼各自贪婪地吞食,从不为争食而撕打.
在狼群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们就是狼群的首领.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于维持狼群的安宁,平息争端,让好斗者受约束.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却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王位,是经过“竞选”斗争而得来的.它们常为争夺首领地位而血战一场.母狼之间的夺权斗争,甚至比公狼更为激烈.只是最有权威的“皇后”,才有做母亲的特权.所以,“皇后”总是严密地监视着其他母狼的恋爱生活,倘若哪只母狼与公狼发生交往,它就会被咬得鼻青脸肿.
“皇后”对求婚者极其温柔,从不挑剔,平时它同下级公狼发生暧昧关系,这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子女能得到这些公狼的照顾.只有发情期,为首的母狼才同地位最高的公狼交配.
狼的幼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出窝嬉戏了,并很快地学会了狼的语言.狼会扮鬼脸,高声嚎叫.狼的嚎叫声调有高低之分,构成了不同的联络信号,以此与正在进行捕猎的同伴保持联系.远离的狼也用嚎叫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狼还往往利用嚎叫显示集体的威力.它们常常聚在一起,象举行歌咏晚会一般的嚎叫不停.
自《广闻博录》(文史、科学知识小品)8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四、狼孩、熊孩、豹孩、鹿孩
印度“狼孩”拉穆已于1986年12月28日死去.世界上发现的“兽孩”已有50多个.有记录在案最早被发现的,是1344年在德国深山中的一个“狼孩”.除了由狼养大的“狼孩”以外,还有由其他动物抚养的各种“兽孩”.1761年,匈牙利有几位猎人在高山深穴里,发现了一个正在和几只小熊嬉戏的女“熊孩”.
1923年,印度猎人打死了一只母豹,发现豹穴里有两只小豹和一个五岁的“豹孩”.这个“豹孩”只会用四肢爬行,全身的皮肤由于磨擦而变得很厚,并且布满伤疤,看到鸡鸭时,就猛扑过去撕烂、生吞.
1975年,一个法国探险家在非洲的一个林区里,发现了一个长满黑发的“鹿孩”,他跟在鹿群的后面,四肢着地跑跳.
新西兰鹿的种类
目前,全新西兰的养鹿场达5000个以上.鹿的存栏数量达180万头,居世界第一.
新西兰的“鹿移民”包括欧洲赤鹿、北美赤鹿、梅花鹿、印度水鹿、东南亚黑鹿、南亚花鹿、欧洲天鹿、北美白尾鹿.欧洲赤鹿:1851年,第一批鹿被引到新西兰.那是来自欧洲的几只赤鹿;1923年,1000只欧洲赤鹿被引到新西兰,散放到南北两岛约50个地点.北美赤鹿:1870年,有人将北美赤鹿引到南岛的达尼丁;1905年3月,又有18只北美赤鹿引入.
梅花鹿:1885年,首批3只梅花鹿被引到达尼丁,但不久便没了音迅,也许被人射杀.第二批梅花鹿是1905年从英国的乌邦寺引入的.水鹿:1875年,一对水鹿从斯里兰卡引入,放养在卡那万,到1880年,因保护得当,达到30只./黑鹿:1907年11月,被引进,放到罗托鲁瓦,但误认为是水鹿. 花鹿:1867年,7只来自默尔本的花鹿被放到南岛奥塔戈,10年间发展为100只,但1890年―1910年之间,被定居者猎杀. 天鹿:1860年―1910年期间,至少有24只被引种新西兰,到1980年,还有13个野生种群.北美白尾鹿:1901年,首批白尾鹿2雄、2雌放到塔卡卡山谷,未成功;1905年,又引来9只,来自美国新汉浦郡.
狼和鹿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与狗是亲属,外貌长得很像,只是狼的个儿比狗稍大些,体毛一般是灰黄色,有时产地不同,它的颜色也有差别.狼的身材较瘦,四条腿较长,尾巴拖在两条后腿当中,很少摆动,人们叫它木头尾巴.它的吻部较狗尖一些,嘴巴较阔,眼睛有点斜,耳朵直竖,看上去一副凶相,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狼生性凶残、机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十分敏锐,又成群结队地活动,所以在牧区常乘牧人疏忽的时候,窜入来咬杀或叼走羊.而且还会使用埋伏、围攻等方式,捕杀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伤害人命.由于狼对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国家甚至用直升飞机来消灭狼群.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狼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于狼善于捕猎黄羊和鹿群内的不健康个体,在客观上起着自然选择的效果.
狼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平原、森林和冻原地带,甚至高达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开阔的原野上数量最多.平时单独或雌雄同栖,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只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英 文 名:Wolf
分类地位:食肉目,犬科。产 地:我国南、被各地;国外见于牙、欧、北美三周大部分地区。
生活习性:琅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包括丘陵、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生境。意识东、树洞、艾林等为血,或者占用其他动物的洞穴,有时也自己挖掘。洞长约2-4米,通常有几个入口。单独活动或者合群。通常夜行,冬季有时白天也活动。他们不是比他们大的动物,如鹿、驯鹿、驼鹿、野牛、...

全部展开


英 文 名:Wolf
分类地位:食肉目,犬科。产 地:我国南、被各地;国外见于牙、欧、北美三周大部分地区。
生活习性:琅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包括丘陵、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生境。意识东、树洞、艾林等为血,或者占用其他动物的洞穴,有时也自己挖掘。洞长约2-4米,通常有几个入口。单独活动或者合群。通常夜行,冬季有时白天也活动。他们不是比他们大的动物,如鹿、驯鹿、驼鹿、野牛、麝牛和山羊等。狼性凶悍、残忍,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他们有伤害同类的现象。1-2月发情交配,在高海拔地区可能延迟至4月。孕期62-63天,每胎1-11仔,通常4-6仔。2-3岁性成熟。寿命12-15年。

收起

专题 狼
介绍狼
在一万年前,世界上狼多人少,狼极多,人极少。在更早以前,想必更是如此。现在,世界上人极多,狼极少。数量上的变化也反映出狼与人在这个星球上统治力的更迭。从高山到海岛,从森林到草原,曾经遍布狼迹,现在则密布人类的脚印。在狼看来,这个人类不断开拓的世界,正是它们失落的世界。
多用狼眼看一看世界是有好处的...

全部展开

专题 狼
介绍狼
在一万年前,世界上狼多人少,狼极多,人极少。在更早以前,想必更是如此。现在,世界上人极多,狼极少。数量上的变化也反映出狼与人在这个星球上统治力的更迭。从高山到海岛,从森林到草原,曾经遍布狼迹,现在则密布人类的脚印。在狼看来,这个人类不断开拓的世界,正是它们失落的世界。
多用狼眼看一看世界是有好处的,在它们看来,有太多的人是愚昧的。
狼的种类及分布
我们通常所说的狼多指分布于亚、欧、北美的灰狼。真正从种的概念划分,狼主要包括灰狼、赤狼(美国红狼)、郊狼(丛林狼)、胡狼(亚非的豺)、红狼(亚洲豺狗)及比较接近狐狸的南极狼(福岛野犬)、南美狼(鬃狼)。
狼曾经广泛分布在北半球欧亚大陆及北美大陆。在欧亚大陆除个别岛屿外(包括沙特阿拉伯半岛及日本)均有狼的分布。在北美,狼的分布曾到墨西哥的南部,北回归线附近。
现在狼的分布区域已大大缩小,特别是西欧和北美。整个北美狼的分布向北退缩到北纬45度以北地区,狼在西欧和北欧的很多国家绝迹了,仅挪威、瑞典、芬兰、土耳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八个国家有狼的分布。狼在东欧和亚洲还有广泛分布。在中国,狼曾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外各省区。但目前狼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内蒙以及西藏等人口密度比较小的地区。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很难见到狼的踪迹。
狼的外形与体色
狼是犬科中体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但嘴尖口宽。通常两耳竖立,尾不上卷,尾毛蓬松,尾巴尖部毛色暗黑。整个头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毛色黄褐、棕灰色,杂有灰黑色毛,但四肢内面以及腹部毛色较淡,毛色常因栖息环境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
狼的生活习性
一般情况下,一个狼群有大约七到十只狼。一头公狼担任首领,这头公狼有一个固定的配偶,它们负责繁衍后代,但哺育幼狼却是狼群共同的责任。母狼在产下幼狼之后,一般要在狼穴中呆上一段时间,以哺乳和保护幼狼。这段时间,公狼和其他的狼就会为母狼叼来食物,以保证母狼的身体健康和奶水充足。但母狼并不让家族的其他成员靠近幼狼,即使是幼狼的父亲也不能例外。它们一旦靠近幼狼,母狼就会发出愤怒的嚎叫,那代表了母狼对幼狼深深的爱。其他的家庭成员们只是将觅得的食物放在洞口,以备母狼食用。母狼短时离开巢穴是为了饮水和排泄。就像母亲经常为婴儿换尿布和洗澡一样,母狼也经常用舌头舔拭幼狼的全身,为狼仔擦洗身上的污秽。
在一个狼群中,只有头狼和它的配偶才能有生育的权利,而其他雄狼和雌狼却连交配的能力都没有。这一方面是为了控制狼群的数量和狼群后代的质量,但从另一方面看,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它们没有自己的后代,它们为了狼群共同的利益而放弃了许多利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它们对狼群家族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古今中外闲话狼
从广袤的草原到苍凉的荒漠,从幽暗的丛林到险峻的山崖……狼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关于它的种种传说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读过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的朋友一定都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在萧峰的胸口,纹着一只“青郁郁的,张牙舞爪”的狼头刺青。而这正是他身为契丹后裔的标志。事实上,不仅仅是契丹族,历史上驰骋北疆的游牧部族,大多都把狼作为图腾。以狼纹身,藉此来象征其勇猛、剽悍的民族精神。在这些少数民族中,流传有许多狼的神话传说……
相传匈奴单于有两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单于却觉得:“我这两个女儿只有天神才配得上,怎么能嫁给凡夫俗子呢?”于是下令在荒无人烟的边疆筑起两座高台,将两个女儿安置在高台之上。转眼三年过去,不知从哪里竟然闯来了一只老狼,日夜守在高台之下嗥叫,不肯离去。小女儿见此情景说道:“父王将我们关在此地,原本是奉献给上天的,而今既然来的是狼,那它或许便是天神派来的吧。”于是她不顾姐姐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下高台与狼结为夫妻,从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匈奴部落。
作为匈奴一支的突厥族,同样也将狼奉为始祖。《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阿史那部被邻国灭族,只有一个十岁的小儿幸存下来。一只母狼收留了他,将他哺育长大,并将他与狼相配。敌国得知,重新又派人将他杀害,并打算把与他相配的母狼一并杀死,身怀有孕的母狼于是逃往高昌国之北山,生下十男,子孙繁育,逐渐兴盛。
正是由于这样的缘由,突厥族对狼顶礼膜拜。在突厥民族英雄乌可斯可汗的传说中,是苍狼引导他们,狼进兵进、狼停兵驻,最终取得胜利。而突厥可汗的侍卫也被称为“符离”,就是汉语中狼的意思。
类似的传说,在其他民族中也俯拾皆是:维吾尔民间长诗《安哥南覆》中,神狼博坦友纳,带领维族先民走出大山。并在神狼的劝进下,维吾尔一位铁匠先祖戴上了王冠,率十万大军出山击败强敌。直至今日,维族人仍将狼看作勇敢无畏的象征,生了儿子往往说生了一只狼。在哈萨克族中,则盛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青年男子与一只白狼相遇,在一座山洞里共同居住了四十天,彼此相安无事。后来狼化作美女,作了年轻人的妻子,并给他带来数不尽的财宝。
当然,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多桑蒙古史》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成吉思汗的儿子,蒙古大汗窝阔台病重期间,曾以千金购得一只野狼,并将其放生。谁料野狼没跑出多远,就被一群猎犬咬死。窝阔台见状仰天长叹:“我疾日甚,欲放此狼生,冀天或增寿,孰知其难逃命,此事于我非吉兆也。”果然,没过多久窝阔台便溘然长逝。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命运竟与一只野狼的生死休戚相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蒙古人对狼奉若神明般的尊崇。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元朝秘史》所载,最初蒙古人的先祖,是天上的苍狼,它与白鹿相配,同渡过滕吉斯水,来到斡难河的源头居住,生下了蒙古族的先祖巴塔赤罕……从此,这些苍狼的后代们生生不息、日益强盛,铁蹄踏遍整个欧亚大陆。在他们策马驰骋的剽悍身影背后,依稀传来阵阵令人心悸胆寒的狞厉狼嗥……
与在少数民族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相比,狼在汉民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并不那么光彩。什么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真算得上是“声名狼藉”了。
其实,在汉民族早期,狼也曾作为正面美好的形象存在过。《礼记·玉藻》云:“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郑玄注:“卫尊者宜猛也”。这里的狼显然具有正面意义,象征着勇武与力量。就连《诗经》中,也有对狼的颂歌:“狼跋其胡,载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豳风·狼跋》)历代注诗经者,多认为此诗是歌颂周公虽遭流言中伤身陷困境,却仍然进退自如,雍容有度。而白狼更是被视为祥瑞的征兆,《竹书纪年》记载:“成汤时,有神牵白狼衔钩而入商朝。”《艺文类聚》解释:“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郭璞《山海经图赞》称颂道:“矫矫白狼,有道则游,应符变质,乃衔灵钩,惟德是适,出殷见商。”
然而,随着游牧部落的崛起,狼族的子民终于将利爪伸入了农耕文化圈掠夺杀戮。于是,那猎猎战旗上招展的狼头,那重重关隘前升腾的狼烟,那漫漫沙场上凄厉的狼嚎,都成为汉民心中最可怖的梦魇。在这样历史的持续中,狼的正面喻意在汉文化中逐步消亡,而“凶狠贪残”渐渐凝定为狼意象的基本内核。在唐宋诗人的笔下,“狼”成了野蛮暴虐,灭绝人性的胡虏的代称:李白的“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高适的“豺狼塞洛,胡羯争乾坤”;杜甫的“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陆游的“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而在古典小说戏曲中,率兵犯境的异族首领也往往被蔑称为“狼主”。狼“凶狠贪残”的意义内核,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稳定结构,积淀于中国文化之中。
如果说唐诗宋词中,狼多用以指喻带有野蛮行为的“胡人”,那么明清以降的大量诗词曲作中,狼的普遍意义则是象征凶残暴虐的“歹人”。如著名的《中山狼传》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揭露了狼恩将仇报、阴险狡诈的本性,警醒世人不可怜悯狼一样的恶人;《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狼幻化作美妇来诱惑路人;不朽名著《聊斋志异》中也记载了多则关于狼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梦狼》讲述白翁长子在南方为官,多年音讯全无。一日白翁梦入其子官署,但见群狼当道,其子则扑地化为虎。作者就此评论:“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批判一针见血,引人深思。
有趣的是,在中国的成语中,狼往往是与其它动物“联袂出场”。例如狼常常与狗相提并论,什么“狼心狗肺”、“狼性狗行”,其实狼与狗原本就是“近亲”。不过,要区分它们也并不难,关于此,还有一则有趣的掌故。相传纪晓岚当礼部侍郎的时候,一次与尚书闲聊,突然看到一只狗。尚书心生一计,要取笑纪晓岚,便道:“咦,瞧那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知道尚书在捉弄他,当下也不动声色地说:“要分辨狗或狼很容易。只要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尚书)是狗。”尚书自讨没趣,羞愧难当。
狼也时常和狈“搭档”。狼的前肢长,后腿短;狈的前肢短,后腿长。一次狼和狈一道去偷羊,但羊圈又高又结实,既跳不进,也撞不开。狼便骑到狈的脖子上,狈用两条后腿站起来,把狼托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的两条前肢攀上羊圈,把羊拖走。于是后人便以“狼狈为奸”形容坏人相互勾结,为非作歹。甚至狼还和猪扯上了关系,“狼奔豕突”比喻坏人四处横行,危害社会。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矗立着一尊特别的青铜雕塑:一只母狼支楞起耳朵,圆睁着双眼,露出锋利的獠牙,正机警地注视远方。在它腹下,是两个可爱的男婴,在仰头吸吮母狼的乳汁。每当有游客到罗马游览,都会来到这座铜像前,听当地人饱含深情地讲起罗马古城和母狼的故事。
希腊人施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侥幸生还的特洛伊人逃到意大利西海岸,建立了亚尔尼龙伽国。国王有个弟弟叫阿穆留斯,他生性残暴,野心勃勃,阴谋篡夺王位。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流放了兄长,杀死了侄子,并且强迫侄女出家当女祭司。侄女在梦中与战神结合,生下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闻讯惊恐万分,为斩草除根,他下令把这对孪生子装在篮子里投入台伯河。谁知汹涌的河水非但没有淹没两个无辜的孩子,反而把篮子冲到岸边。婴儿号啕的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母狼把孩子衔去,不仅没有伤害,而且还用乳汁哺育了他俩。兄弟俩长大后,英勇善战,力量超群。最终,他们杀死了篡位的叔祖父,夺回了王位,并在母狼哺乳自己的台伯河畔建起了一座方形的城市。但是在给新城取名时,俩人之间发生了争执,最终哥哥罗慕洛战胜了弟弟,成为新城的第一任统治者,并以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将新城命名为罗马。从此人们铸造起这座铜像,把母狼奉为罗马城的恩兽。
而在北美印第安部落中,也流传着一个人与狼的古老传说:远古时期,人类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伴,唯独自己是孤零零的。他向造物主问道:“为什么只有我落单呢?”造物主回答:“那么就赐予你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于是,神把狼赐给了人类,并对他们说:“你们彼此成了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人类和狼遵照指示行事后,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主又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各走各的路,但双方的遭遇也许大同小异,你们会使遇见你们的人感到害怕或心生敬畏或被他们所误解。”于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各自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到现在。直至今天,活动在北美大草原上的印第安人仍在自豪地歌唱:“我是一头孤独的狼,我东南西北到处闯荡……”
当然,由于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许多“恶狼传说”:《伊索寓言》里披着羊皮的狼;《天方夜谭》里蛮横霸道的沙狼;欧洲神话中凶残嗜血的狼人;《格林童话》里阴险狡诈的“狼外婆”………
也许是它狰狞的面目给人类带来了恐惧,也许是它贪婪的捕食让人类感到了威胁,所以在历史上狼一直都是人们猎杀的对象。《聊斋志异》中便记录了许多捕杀狼的故事:有一屠夫被两只狼追赶,于是逃到麦场上持刀相向,趁狼懈怠时,跳起刀劈狼首,又将另一只穿洞的狼拦腰砍断;还有一人将肉钩挂在树上作为诱饵,竟把饿狼钓上钩。此外还有将狼爪割破,往里面吹气使狼皮肉分离的;有抓住狼前爪狂奔把狼拖死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猎杀狼的手段更不断翻新:用陷阱捕获,用枪射击,用电网围猎,甚至通过传播狂犬病毒来消灭狼群。在如此“赶尽杀绝”的大规模捕杀下,狼群数目锐减。同时随着自然生态的破坏,狼的生存环境也大受影响。就这样,曾经凶猛强悍,生命力顽强的狼,竟然沦落到濒临灭绝的地步。日本吼狼、佛罗里达黑狼、新墨西哥狼等甚至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无怪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
庆幸的是,科学家与自然保护者及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他们的努力下,人们对于狼的误解与偏见得以纠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事实上,狼所捕食的正是自然界中理应淘汰的生物。因为这些动物大都年老病残,丧失了繁殖能力,它们的作用只能是消耗更多的植物资源。消灭它们在客观上就是强化了生物种群,保护了有限的生物资源。而且,狼在食取猎物时,总要剩下一些骨头、皮肉、残渣剩屑。这些都不会浪费,还有很多的肉食兽类和鸟类,如狐狸、秃鹫、鹰、乌鸦等正是依靠狼的残羹剩饭来维持它们的生计。如果没有了狼,那么这些动物就无法度过难熬的冬天。
所以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类与狼早在远古时期便已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人类与狼的遗骸埋葬在一起的情况,这种人狼共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四十万年前,这充分证实了人与狼曾有过的共生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狼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狼群能够帮助人类更加容易地进行大型狩猎活动,只有在狼的帮助下,早期人类才得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科学家们甚至提出,人类是从狼群那里学到了最早的社会学知识。众所周知,狼对于领地的意识是十分强烈的。对于它们而言,属于自己的领地,是不能与其他动物一起分享的。它们的这种天性,渐渐地被人类所吸纳。于是形成了最初的“领土”的观念。不仅如此,那些用来标示地盘的标记、符号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在约四万年前演变成了各种形式的早期艺术,如绘画等。同时人类还效仿狼群狩猎时的协作方式,建立起人类社会最初的行为规范和公共秩序,而狼群中森严的等级制度,也被人类所借鉴,形成了其后的阶级社会。这些也正是人类能够在残酷的自然选择面前战胜其它物种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一直被我们视为凶狠贪残的“天敌”的狼,竟然曾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看来,我们对于狼,以及其它动物,都有着太多的误解与偏见。对于大自然而言,也许我们才是更具破坏力的“虎狼之师”。现在,是时候让我们用平等的视角,去关注这蔚蓝星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用心去聆听那阵阵野性的呼唤:“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狼的十大处世哲学






天生狼 必有用
“狼来了,狼来了!”这是吓唬人(特别是小孩)的口头禅,甚至用作广告语,在主流媒体中传播。
长期以来,狼被公认为害兽,被视为人类的“敌人”。其嘴尖、口阔、眼斜、耳竖;性情凶暴、贪婪,令人生畏。
然而,天生物种必有用,任何物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正是自然界物种的千姿百态,方显出生物多样性的本色来。物种的美,或许正体现在这些差异之中。任何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都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经验证明,在旷野,一个人与单只狼相遇,只要人不怯懦,不贸然行动,相互对峙片刻之后,狼会自动走开。
大自然不造无用之物。自然天成,自然的总是美好的。就拿不起眼的狼粪来说,因点燃后不着火而只生烟,在古代边关战事中常被用于信号传递,有着特殊的报警作用。狼粪尚且如此,狼的科学价值与经济意义就更不用质疑了。比如,狼的毛皮向来是制作防寒衣褥的上等原料。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森林、草原上,除猎取羊、鹿等动物外,还大量捕食老鼠、旱獭等严重破坏植被的害兽,是人、畜、林(草)、飞禽、走兽、飞鸟、鼠、虫等生物圈层中极其关键的一环,维系着区域环境的生态平衡。与其他物种彼此依存,相生相克,“一个把一个装进肚里”,“一个制约另一个的过度和疯狂”。如果这类生物急剧减少或消失,则生态失衡,必将危及到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至于狼对人类圈养畜禽的侵害,甚至构成对人的威胁,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是饥饿难耐所至。尽管如此,权衡利弊得失,狼对整个人类而言,乃是利大于弊,这是肯定无疑的。
如果说狼的过失是由狼的本性所决定的,那么在这些“过失”中也折射出人类行为中值得反思的一面。
“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而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人类自渔猎时期进入养畜和农耕时期以后,其“中心主义”逐渐形成。于是发生异化或位移,从“自然的奴隶”转变为“自然的主宰”,排斥其他生物的一切不利于人的正常活动,把很多物种置于自身的对立面。
由狩猎沿袭下来的历代统治者的巡猎活动,到规模更为庞大的游牧民族群体性的打猎行为,都绵亘已久。那些世代传承的猎户和许多社民不绝于射猎的雅兴,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野生动物,并视“野生无主,谁打谁有”。这作为原野文化的一种价值判断与取向,进而演化为传统性、社会性亚文化而久盛不衰。直至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全局性逆转,这种价值观才受到了严峻挑战和质疑。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放牧范围和耕作面积的日益拓展,以及掠夺式猎杀,包括狼在内的野生动物的生境日益恶化,人与狼争夺生存空间的对抗达到了极至。猎杀狼的活动进入组织化、武装化、轻骑化,甚至一度发展到掏狼窝、诛狼仔,赶尽杀绝的地步。
人与狼的交恶由来已久。人类把对狼的厌恶感上升为一种社会生态关系,便有“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和“豺狼当道”等一类文化积淀,使“自然”这个“灵魂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社会”之“肉体的世界”。久而久之,狼在多重危机下濒于灭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然界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对狼也应该如此。由于狼有昼伏夜出、平时单独行动、冬季结群觅食的习性,不妨作积极的规避:拴好自家的门,注意自己的行,看紧自家的畜和禽。
鉴于狼目前的生存状态,专家呼吁保护狼。狼已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公约》,进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狼被纳入“国家非重点保护”范围,在数量上需要削减时,应履行报批手续,经批准方可适当、有计划地实施,无证捕狼违法。
保护狼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全面反省人类的不良行为,积极调整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主动退让(还林、还草、还湖),为之营造美好的家园,使之动有天地,栖有所息,食有所需,安有所保,何愁无端狼侵扰。
狼的成语
鬼哭狼嚎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狼狈不堪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狼心狗肺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狼贪鼠窃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明·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狼狈为奸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狼奔豕突 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狼子野心 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声名狼藉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引狼入室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的蚰蜒钻耳朵。”
狼的歇后语
1、 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2、 狼惜猪娃 - 还不了(比喻不去无回)
3、 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4、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5、 狼吃狼 - 冷不防
6、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7、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8、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9、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10、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11、狼啃青草 - 装洋(羊)
12、狼吃鬼 - 没影几
13、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14、狼借猎娃 - 还不了
15、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狼的俗语
1、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2、 狼披羊皮还是狼。
3、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4、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5、 可怜狼的猎人,羊群不会增多。
6、 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7、 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8、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
9、 狼到天边不改性;
10、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11、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12、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13、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14、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15、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的把身子留在外面。
狼的寓言故事
从前,一只狼在溪流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
“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搅浑浊了我的水?”“我没有,先生,”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能搅浑浊你喝的水呢?”
“那么,”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你去年的今天为什么说我的坏话?”“不可能,”小羊说,“我现在才只有六个月大。”
“我不管,”狼说,“如果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说完,他就冲向小山羊,把他吃掉了。
寓意: 当一个坏人想为自己所做的坏事寻找借口时,他不会在乎这个借口是否恰当。
狼的传说
从广袤的草原到苍凉的荒漠,从幽暗的丛林到险峻的山崖……狼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关于它的种种传说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历史上驰骋北疆的游牧部族,也大多都把狼作为图腾。以狼纹身,藉此来象征其勇猛、剽悍的民族精神。在这些少数民族中,流传有许多狼的神话传说……
相传匈奴单于有两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单于却觉得:“我这两个女儿只有天神才配得上,怎么能嫁给凡夫俗子呢?”于是下令在荒无人烟的边疆筑起两座高台,将两个女儿安置在高台之上。转眼三年过去,不知从哪里竟然闯来了一只老狼,日夜守在高台之下嗥叫,不肯离去。小女儿见此情景说道:“父王将我们关在此地,原本是奉献给上天的,而今既然来的是狼,那它或许便是天神派来的吧。”于是她不顾姐姐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下高台与狼结为夫妻,从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匈奴部落。
作为匈奴一支的突厥族,同样也将狼奉为始祖。《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阿史那部被邻国灭族,只有一个十岁的小儿幸存下来。一只母狼收留了他,将他哺育长大,并将他与狼相配。敌国得知,重新又派人将他杀害,并打算把与他相配的母狼一并杀死,身怀有孕的母狼于是逃往高昌国之北山,生下十男,子孙繁育,逐渐兴盛。
神狼博坦友纳,带领维族先民走出大山。并在神狼的劝进下,维吾尔一位铁匠先祖戴上了王冠,率十万大军出山击败强敌。直至今日,维族人仍将狼看作勇敢无畏的象征,生了儿子往往说生了一只狼。在哈萨克族中,则盛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青年男子与一只白狼相遇,在一座山洞里共同居住了四十天,彼此相安无事。后来狼化作美女,作了年轻人的妻子,并给他带来数不尽的财宝。
罗马古城和母狼的故事
希腊人施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侥幸生还的特洛伊人逃到意大利西海岸,建立了亚尔尼龙伽国。国王有个弟弟叫阿穆留斯,他生性残暴,野心勃勃,阴谋篡夺王位。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流放了兄长,杀死了侄子,并且强迫侄女出家当女祭司。侄女在梦中与战神结合,生下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闻讯惊恐万分,为斩草除根,他下令把这对孪生子装在篮子里投入台伯河。谁知汹涌的河水非但没有淹没两个无辜的孩子,反而把篮子冲到岸边。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