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希望结合生活的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4:50:07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希望结合生活的解释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希望结合生活的解释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希望结合生活的解释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希望结合生活的解释
这首词出自——2004高考重庆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部分章节如下: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 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以上摘自网络,下面我逐一分析:
谪居黄城中——元丰二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下放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只能呆在黄州,并且没有签书公文的权利.
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这里引用了典故,即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年届40),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因苏轼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返回故里守孝.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所以是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 因时间关系,暂无分析.
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一蓑烟雨应为再湖南洞庭湖的情景,飞鸿应为《卜算子——寂寞沙洲冷》——即在密州所做.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
费了我1个小时,但愿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