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7:53:49
怎么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怎么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怎么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怎么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大多数同学认为:“文科靠死背,理科靠题海.”而且大多数学都是这样做的,其中包括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其实,近十多年来的文科高考题目,证明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已经无法取得高分数了.例如基础科目英语、语文的题目越来越活,文科的历史、地理等也不再是将课本“倒背如流”即可高枕无忧.这表明文科学习的深度、广度、难度都在加大,运用“传统”的突击复习法来学习文科,显然太过时了,而平时的广泛涉猎、认真积累越来越显得重要. 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学好高三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样去掌握这些方法呢? 首先必须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1材教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三是如需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可使用“考试通过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预习.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3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所谓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术语,如鸦片战争、林则徐和《南京条约》;二是与基本线索有关的,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三是一些历史的基本结论,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等.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高三的历史复习,就务必要重视考纲并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
  (1) 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
  (2) 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要学会以小见大.
  (3)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4)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那么,怎样进行比较?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靠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比较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本质性的异同点找出来.其次是确定比较点,也就是划分一些领域进行比较,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等.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听课,是现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否实现高效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 ①学习目标; 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 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四是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笔记 为什么要记笔记?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显浅易懂.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开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怎样做笔记?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经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
  5、练习 高三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三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