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学同行 征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20:36:45
我与国学同行 征文

我与国学同行 征文
我与国学同行 征文

我与国学同行 征文
让孩子与国学同行
  我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很惭愧,学得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对祖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有所涉猎并叹为观止.国学对当代一些年轻人已经很陌生了,但它在过去是却是一门显学,有过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从《十三经》到小学训诂以至蒙学,从广义来说都是属于国学的范畴.
  如今冷落已久的国学现在又兴起了.有学者认为是国运昌盛的征候,因为这不是对旧模式的复古与回归,而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回归.当然对其中的糟粕我们要加以分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我们今日继承传统文化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我对国学是颇为推崇的,个人认为一能修身养性,二能加强文学素养.当我初为人母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不管他将来是学文还是学理.生存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一切良好的品行和通往良好品行的修养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总结出《弟子规》,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前两节提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大学之道,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进而革除恶欲,从而达到最完美的道德境界.而要“明明德”于天下,必须先治国;若要先治国,须先齐家;要齐家,须先修身;要修身,须先正心;要正心,须先诚意;要诚意.须先致知;要致知,须先格物.指出一个孩子怎样步步成才、何谓成才.佛家喜欢讲因果:每个人现在的状态,是以前行为的结果;而现在的行为,又造就了未来的结果.一个浸染经典其中,长久耳濡目染的孩子,必能自觉修身养性,养成良好品行.
  从孩子三岁起,我就开始教他诵读古文.有人问,这种填鸭式教育是否可取,小孩子能理解连大人都发怵的古文吗?我自己体会如下:
  首先我发现孩子记忆能力很强,称的上博闻强记,有些文字重复三遍就记住了.与其让他跟着电视学那些流行歌曲和俗不可耐的广告词,不如让他学些经典古文,读古文不求其理解,熟读就行,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理解.填鸭是因为鸭子的胃小,而现在的小孩子却是一头饥肠辘辘有四个胃的牛,你教他什么他就会吸收什么.
  其次教小孩子读古文一定要准确,不能给他错误的信息.曾经因为不同的版本,教得个别语句不一样,再纠正就很难,每次背诵到这个地方都要纠正.古文中有些字与现代读法有些区别,比如说通悦,弟通悌,读念dou等,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材一定要用正版.
  第三教的时间上要见缝插针,你要随时随地提问他,经常复述,加深记忆.我常常在临睡前或早起时,教他新的内容;在和他散步时,或骑自行车带着他时引导复述,效果都特别好.当然时间不可太长,如果他厌烦时,一定要停止,千万不要让小孩认为是负担.
  因为经常要提问他,教小孩子的东西一般我都要先学会,这让我重拾回当年读文学书籍的乐趣.而且古文中一些经典的语句,经久不衰,重新理解咀嚼给我新的启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在当代社会依然是最精辟的论断!曾子曰:吾日三省悟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我不断去反省自己,克服自己皮袍下的小来……
  孩子目前已诵读过《弟子规》、《论语》、《三字经》、能背诵200多首唐诗、宋词.有时候触景生情,脱口能说出很贴切的古诗.其品行敦厚善良,知道孝顺父母,讲文明懂礼貌,不吃独食、尊老爱幼……我想让孩子懂一些生存、生命的大道理,引导他将良好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成一种习惯,品行自然就出来了.加之其文学素养的提高,与国学同行一举两得.
  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