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颐和园的小故事(大约有4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20:28:47
有没有颐和园的小故事(大约有400字)!

有没有颐和园的小故事(大约有400字)!
有没有颐和园的小故事(大约有400字)!

有没有颐和园的小故事(大约有400字)!
在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北太湖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此石前停步细观,兴致勃勃,侃侃而谈.
  原来,这块巨石产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四百多年前,被明朝一位太仆(官名)米万钟发现.米氏是宋代米芾后裔,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他多才多艺,诗、书、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喜欢奇山异石.当时他家收藏大量的奇石、名石,名冠京都,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米万钟亦善画石,有多种画石本传世.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墨石图》就堪称奇石图中的佳构.米万钟为寻求园林置石,不辞辛苦踏遍郊野群山.一日在房山群山中偶尔发现一块巨石,突兀凌空,昂首俯卧,当即米氏爬上石头顶礼膜拜、赞叹不止,拟将此石置于他的花园———勺园(现北京大学西侧),“以石取胜”装点勺园,并借此在觅石成风的亲朋中显赫一番.为此他不惜财力,雇用百余人,先开山铺路,分段引水,掘水井待严冬,淘水泼冰,用四十匹马拉石滑行运输.当将此巨石运出山区到平原良乡时,朝中不少大臣、官员和文人去良乡观赏这尤以大、奇、灵、秀、“玲珑嵌空,窍穴千百”为特色的园林佳品,并认为它可以与宋代名石相媲美.此石当时轰动京都,大大超过了皇家御苑的置石品位,为此也惊动了魏忠贤私党.米万钟对奸臣当政者不屈不谀,当然难以摆脱魏忠贤的陷害,由该私党五虎之一倪文焕编造罪状,使米万钟遭受诬陷,因而获罪丢官.
  轰动京都的灵秀巨石从此搁置良乡停止运送.人们疑惑不解,一些文人墨客向米氏探询.米万钟惟恐说出真情将会惹出更大祸害,就托言因运石而力竭财尽,表示无奈.此后人们越传越出奇,遂将此石称为“败家石”.此后该巨石就因米氏败家而出名.(现此石要载入北京石史中,笔者认为应予正名,可列入“事件石”为宜,再不能以“败家石”之名而污染“青芝岫”的形象.)
  虽然米万钟获罪丢官,但对石艺术追求仍很执著.他专为心爱的石头盖了一间草棚,怕它风吹雨淋日晒加快风化.为防止丢失和人为破坏,专门雇了人昼夜看守,想有朝一日条件成熟,仍将此石运进勺园.米氏死后,石头被弃,一些文人闲客非常怀念这位爱石书画名家,常至良乡凭吊,并作诗抒发怀念之情.百年之后,清乾隆皇帝去河北易县西陵为父亲雍正扫墓.路过良乡时,太监禀报米万钟觅石获罪等细节,乾隆大感兴趣,御驾亲往,见石姿不凡,
  大喜过望,即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园内.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母子之间闹了一场不小的别扭,由此可知此石身世确实不凡.
  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欣赏,并根据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同时也考虑到母亲的讳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给此石起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与此同时,乾隆采取各种方式说服太后,有关大臣和太监等非常领悟乾隆的爱石心态,各施技艺,渲染“青芝岫”美在何处,意在何处,叙说“吉祥”神韵,并深入浅出与皇权联系起来,请太后到现场观看,结果太后被感悟,终于认同此石,至此一场母子矛盾烟消云散.
  青芝岫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二十几吨.由于多年风化,现在“青”字已脱落,“芝岫”二字还清晰可辨.乾隆的《青芝岫诗》也还残留于石上,东侧的“莲秀”,西侧的“王英”均清楚可见.为了迎合乾隆的兴趣,大清朝一批大臣也在石头上题诗助兴.皇封或是臣题均属石之最高待遇与光彩,超越了别处之石艺术价值与尊贵地位,使此石别于它处之石.